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发那科(FANUC)今日宣布,其全新一代高精度工业机器人M-800iA/60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。该产品凭借±0.015mm重复定位精度、2040mm可达半径及iRCalibration Signature高精度校准技术,成为发那科史上精度最高的机器人,专为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激光切割、焊接及精密装配场景设计,标志着发那科在“超精密制造”领域的技术突破迈入新阶段。
技术突破:毫米级精度与刚性设计的完美融合
M-800iA/60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多维度精度控制能力:
超精密运动控制:
通过iRCalibration Signature校准技术,可补偿机器人个体设计偏差及重力扭曲,将绝对位置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的±0.03mm。其圆轨迹精度与直线轨迹精度达±0.1mm,较上一代产品提升40%,确保在高速运动中仍能保持轨迹稳定性。高刚性机构设计:
机身采用发那科专利的轻量化高强度材料,刚性较同级别机器人提升30%,有效减少振动与形变。在负载60kg、最大速度1.5m/s的工况下,仍可实现±0.05mm的重复定位精度,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、汽车车身骨架等高刚性需求场景。智能轨迹优化:
搭载发那科新一代ROBOGUIDE仿真软件,支持离线编程与AI路径规划,可自动生成最优运动轨迹,减少调试时间50%以上。
行业应用:破解高端制造精密加工痛点
目前,M-800iA/60已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:
汽车制造领域:
在华晨宝马里达工厂,M-800iA/60替代传统人工完成车身激光焊接,焊接速度提升3倍,缺陷率从0.2%降至0.01%。其高刚性设计可承受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,确保焊缝一致性。航空航天领域:
与中国商飞合作,M-800iA/60用于C919客机机翼复合材料钻孔,钻孔直径误差控制在±0.02mm以内,较人工操作精度提升10倍,单件加工时间缩短至8秒。新能源电池生产:
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线,M-800iA/60搭配发那科3D视觉系统,实现电芯极耳焊接的0.1mm级精度控制,焊接良率达99.95%,助力客户产能提升20%。
生态协同:从单机到智能产线的无缝衔接
M-800iA/60可深度集成发那科全场景解决方案:
与CRX协作机器人联动:
在汽车零部件产线,M-800iA/60负责重型焊接,CRX-10iA/L协作机器人完成螺钉拧紧,实现“人机共融”的柔性生产,产线切换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。通过ZDT云端服务实现预测性维护:
每台M-800iA/60均接入发那科ZDT(Zero Downtime)云端平台,实时监测电机温度、关节磨损等200余项参数,提前3个月预警设备故障,使客户产线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延长至3.2万小时。兼容发那科Smart link SCADA系统:
可与工厂MES系统无缝对接,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可视化分析,助力客户优化排产计划,设备利用率提升15%。
市场反响:本土化创新获全球客户认可
“M-800iA/60的推出,标志着发那科从‘机器替代人工’迈向‘机器超越人工’的新阶段。”发那科中国区总裁山口贤治表示,“90%的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,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25%,交货周期缩短至4周。”目前,该产品已获CE、UL双认证,并在比亚迪、一汽集团等企业的产线中批量部署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,随着制造业向“超精密、高柔性”转型,具备纳米级精度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将持续增长。发那科凭借技术积累与生态布局,有望在2025-2028年占据中国高精度机器人市场35%份额。
未来布局:构建开放技术生态
发那科宣布,将与西门子合作开发基于MindSphere平台的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,通过虚拟调试降低客户部署成本。同时,其“发那科先进制造人才培养联盟”已在全国30所高校设立实验室,每年培养2000名机器人操作与维护工程师,推动技术普惠。
“从1956年发明第一台数控系统,到如今推出M-800iA/60高精度机器人,发那科始终以创新回应制造业变革。”发那科株式会社会长稻叶善治表示,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化在华研发,让中国智慧引领全球工业自动化进程。”
关于发那科机器人
发那科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,业务覆盖120余个国家,拥有超70万台机器人装机量。其上海智能工厂(三期)年产能达2万台,90%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,服务客户包括空客、特斯拉、华为等全球头部企业,成为多行业自动化升级的首选品牌。

了解更多—发那科机器人

